10月27日,武汉市统计局发布前三季度经济数据。一季度增幅-40.5%,二季度单季打平,三季度当季强势转正。武汉前三季度GDP重回中国城市前十强。

主要经济指标转正

一根弹簧容易被压弯,成百上千根弹簧反弹力惊人

9月26日夜晚,阿里巴巴创始人马云去海南“借道”武汉,画了油画,逛了夜市,泡了酒吧。他说,“武汉不仅是中国疫情防控的标杆,更应当成为世界经济恢复的榜样”。

10月24日上午,56岁的江西游客李蓉在花博汇景区翩翩起舞。她说:“没想到武汉这么美,完全走出了疫情阴影。” 上个周末,超过38400名外地游客在汉游玩。

数据显示,三季度投资总量创去年下半年以来五个季度新高,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连续3个月正增长。这在半年以前无法想象。

“二、三月份,城市和企业几乎停摆,终端销售大幅下滑。”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执行副总经理郑纯楷说,3月,公司第一批复工复产,仅用26天实现满荷生产。

记者在东风本田流水线上看到,平均每51秒就有一辆新车下线,产能利用率接近110%,今年产销量有望超越去年。放眼全球,超百家汽车工厂还在停工停产。

从停摆到反弹,这个湖北武汉规模最大的单体工业企业,半年时间划出了“V”字形曲线。这也正是前三季度武汉经济运行的缩影。

“韧者犹如狂风中弯而不折的大树,能迅速反弹回来。”畅销书《反弹力:韧者的10大法则》中写道。

一根弹簧容易被压弯,成百上千根弹簧所释放的反弹力却是惊人的。受到压力越大,反弹力就越强。如今,“弹簧效应”正在武汉显现。

压得越狠,弹得越高

“搏杀”“冲刺”“决战”写在武汉大地上

一座城市的“反弹力”来自哪里?

金秋的武汉,为了拼订单,湖北长江电气有限公司销售新人华娟,将婆婆和1岁的孩子带到分公司所在地同住。白天跑工地、跑项目,晚上忙完工作再照顾孩子。前3个月,她独立完成了300多万元的订单。

压得越狠,弹得越高。经历了猝不及防的新冠肺炎疫情后,性格本就“不服周”的武汉人,更有了冲劲、拼劲和韧劲。

10月27日,武汉165个重大项目集中开工,总投资达2907.6亿元。半年前的4月,武汉集中开工100个重大项目,总投资达1865.7亿元。

迈瑞医疗武汉基地正在加紧建设。这个投资45亿元的项目,从拿地到开工不到20个工作日,比原计划早了4个月。“武汉速度”让这家中国最大的医疗器械研发生产企业感到惊叹。

把失去的时间抢回来。重启时,武汉制定了“搏杀二季度、冲刺三季度、决战四季度”的“作战路线图”。

做“有为”的政府,武汉积极发扬“店小二”精神,发动了万名干部“一对一”联系服务企业。

锐科激光总工程师闫大鹏说,重启生产最困难的是上游原料库存告急。

“市经信局干部来调研时,我直接掏出了上游供应商名单,请求协调配套企业复工。”他回忆,一周内,25家供应商全部复工,产业链动了起来。

从200亿元到400亿元,再增加到600亿元、1000亿元,武汉针对中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的纾困专项资金不断扩容,为这些经济“微单元”提供了1年期无息贷款。

手握3000多万元订单,现金流一度短缺的武汉全景智联科技有限公司,拿到了200万元专项贷款,企业又“活”了。

经历过寒冬,更会迸发出蓬勃旺盛的生命力。6月至9月,武汉新登记市场主体户数连续4个月高于去年同期。截至9月底,全市共有市场主体137.27万户,同比增长9.81%。

半年招商引资额达去年近七成

从“多个指头”到“一个拳头”

一个手掌,摊开是“多个指头”,握紧是“一个拳头”。

王晓初、芮晓武、刘永好、雷军、郭广昌、董明珠、杨元庆、张宇峰……来自央企、民企、外企的这些在中国经济版图上耳熟能详的人,过去半年密集造访武汉。泰康保险董事长陈东升说,算上下月举办的大健康博览会,他今年来武汉将达到6次之多。

据统计,从4月至9月底,300多家国内外500强企业、上千名企业家来武汉洽谈投资项目。半年时间里,武汉招商引资实际到位资金超过6000亿元,达到去年全年近七成。

到武汉投资成为风向标,既出于商业判断,也是情感自觉。

“疫情让华大和武汉紧紧联系在一起,我们有充分把握实现更高目标。”华大集团董事长汪建说。10月26日,华大智造智能制造及研发基地开工,总投资约24亿元。

“搭把手、拉一把”成果之一,武汉市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本月启动。从制定方案到最终获批,不到半年时间。

一个月前,上海证券交易所理事长黄红元、深圳证券交易所理事长王建军在武汉罕见“同台”。此前一周,科前生物、路德环境、福禄控股3家武汉企业先后上市。

“武汉经济能够迅速反弹,体现的是整个中国强大的组织动员能力。”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研究员梅新育说。

反弹的“底层逻辑”

以“创新势能”应对不确定性

10月27日,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界重量级活动智能汽车与智慧城市协同发展论坛在汉开幕。论坛上,刘经南院士工作站成立,刘永才、毛二可、孙逢春等院士专家领衔的13个联合创新实验室同时启动。记者李永刚 摄

专栏作家托马斯·弗里德曼说,新冠肺炎是新的“历史分界线”。这个跳转点,无疑为新技术革命按下了“快进键”。

在最早暴发疫情的武汉,在这个拥有千万人口、百万大学生的城市,科学技术和生产管理模式正在快速“进化”。技术进步和商业进化像两条并列的轴线,推动着武汉的发展。

10月27日,刘经南、刘永才、毛二可、孙逢春等院士专家成立13个院士工作站及联合创新实验室,加快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从实验室走向商业运营。这是武汉“院士专家引领十大高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的具体一项。

在武汉经开区,正在建设全国范围最大、车辆最多、场景最丰富的自动驾驶运营示范区。在东湖高新区,长江存储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功研发了全球首款128层QLC闪存。

未来3年,武汉将着力发展“光芯屏端网云智”7个数字新兴产业,推动全市数字经济占GDP比重达到50%以上。

经济反弹的“底层逻辑”,正是持久的科技创新。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认为,疫情激发了反弹力、活力、战斗力和凝聚力,推动中国迎来巨大的经济反弹。

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武汉的“进化”不止于经济领域。

10月初,武汉完成了迄今最大规模农贸市场标准化改造,107家市场关停转向,318家改造升级成标准化、智慧化、商超化市场。

“疫情之后,武汉特有的优势甚至在新的环境里有了更高‘势能’。”中国宏观经济学会副会长巴曙松说,这种“创新势能”有助于应对未来的不确定性。

重振后的武汉亦在反哺全球。

7家汽车整车制造企业逐渐恢复满产,同步带动全球500多家汽车零部件供应商复工;这里还诞生了全球首款新冠灭活疫苗,华大“火眼”实验室始于武汉,核酸检测设备走向全球。

以看好中国而闻名的美国经济学家安迪·罗斯曼说,在强劲的国内需求带动下,中国仍将续写世界上最好的故事。

【相关新闻】

武汉前三季度GDP,回升幅度快全国6.8个百分点

2020年年以来,武汉经济运行呈现逐季加快回升态势,整体经济复苏态势强劲,彰显了武汉经济的强大韧性和旺盛活力,疫后重振风向标作用进一步彰显。上半年武汉GDP排名全国第11位。从目前已公布的各城市前三季度GDP来看,武汉已重新返回全国前十

经济运行持续向好

地区生产总值回升幅度快全国6.8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地区生产总值、第一产业增加值、第二产业增加值、第三产业增加值、规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总产值、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进出口总额、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降幅较上半年继续收窄,分别收窄9.1、10.0、10.3、8.3、8.2、20.4、9.6、6.3、8.3、14.4个百分点。地区生产总值回升幅度好于全国、全省,分别快全国、全省6.8和0.2个百分点。

据最新信息显示,武汉在19个副省级及以上城市经济总量排名,与上半年相比,可以实现进位。

多项指标三季度正增长

规上工业增加值当季转正,投资总量创五个季度新高

三季度,农林牧渔业总产值比去年同期增长8.6%,建筑业总产值增长12.9%。

三季度,规上工业增加值7、8、9月连续3个月正增长,增速分别为1.0%、0.1%、3.5%,当季转正,其中9月创年内新高。

固定资产投资连续3个月正增长,增速分别为5.7%、21.3%、15.5%。三季度投资总量创2019年下半年以来五个季度新高。

进出口总额连续6个月正增长,三季度各月增速分别为3.7%、12.9%、57.6%。

市场主体活力持续增强

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户数连续4个月高于去年同期

武汉市统计局表示,前三季度,全市新登记市场主体户数连续4个月高于去年同期,7、8、9月分别增长12.5%、23.9%、20.6%。

9月份企业增值税开票户数增长14.4%,开票金额增长11.8%,单月开票企业增量及增速创年内新高。

前三季度,“四上”企业新增380家。12大重点工业行业增加值增速与上半年相比“11快1缓”。从规上工业、限上批零业、限上住餐业规模过半的龙头企业看,25户工业龙头中有23户增加值增速比上半年加快,40户批零业龙头中有32户销售额增速加快,40户住餐业龙头中有35户营业额增速加快。

新动能新经济逆势成长

前8个月全市互联网生活营业收入增长一倍

前三季度,新兴产业加快成长,规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工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分别同比下降0.7%和6.3%,降幅分别低于规上工业增加值11.2和5.6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新经济加快布局,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27.5%,降幅低全市工业投资7.5个百分点。其中医药制造业投资下降0.2%;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投资下降19.9%,降幅分别低工业投资34.8和15.1个百分点。

前三季度,线上消费加快拓展,限上企业网上实物商品零售额增长8.9%,增幅比上半年加快4.7个百分点。其中,限上餐饮企业网上零售额增长53.5%,比上半年加快22.6个百分点。

1至8月,全市规上快递、互联网生活、互联网广告服务业营业收入分别增长13.3%、105.3%和61.0%。

民生就业持续改善

前三季度新增城镇就业16.8万人,1至8月新增减税降费228.49亿元

前三季度,武汉全市城镇新增就业16.8万人。

居民消费价格涨幅回落,前三季度,CPI同比上涨3.5%,较上半年回落0.9个百分点。

优惠政策有效缓解民生压力,1至8月,新增减税降费228.49亿元。个人所得税减免21.76亿元,社会保险费减免235.78亿元。

民生领域加大投入,前三季度,卫生和社会工作投资增长27.4%,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投资增长2.0%。财政支出中,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17.9%,卫生健康支出增长209.3%。